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丨常娜:甘为“科研候鸟”,勇当“科创先锋”

发布时间:2024-08-08浏览次数:107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展现学校师生扎根科研一线、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前期学校开展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主题新闻作品征集活动。今天“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专栏推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常娜教授的科研故事。

常娜,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性能分离膜、分离膜用复合无纺布、纺织废水处理、海水淡化等领域科学研究工作。进入江南(中国)工作的12年间,常娜教授始终坚守在科研与教学的第一线,她初心如磐、胸怀“国之大者”,求真求实、甘为“科研候鸟”,探索创新、勇当“科创先锋”,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科研人的使命担当。

初心如磐 胸怀“国之大者”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海水淡化作为工业用水的重要补充以及沿海城市的主要供应水源,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21年,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出台的《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90万吨/日以上,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要求尽早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提高我国低能耗海水淡化科技研发和工程应用水平。



面对国家对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常娜教授说:“膜法海水淡化已成为我国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我想在这一领域继续深耕,通过技术突破与工艺研发,建立低碳节能海水淡化及资源化技术示范。面对国家对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的需求,希望能够在解决国家对水资源和能源安全的需要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她把深厚的爱国情怀融入科技兴国的理想信念中,把服务国家、地方重大需要作为开展科学研究的目标和使命,努力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求真求实 甘为“科研候鸟”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科研工作者既要有严谨严格的作风,又要有敢想敢干的精神。为了尽快让科研成果能够走出实验室,真正实现成果转化,推进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将知识从“书架”搬到“货架”上,“低碳节能海水淡化及资源化关键材料研发及技术示范”项目申报及开展过程中,常娜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四处奔波、广泛调研,深入到工厂与企业中,了解发现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痛点”。一年来,山东泰安、山东烟台、辽宁大连、辽宁沈阳、陕西西安、江苏新沂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调研足迹。通过调研和总结,常娜教授团队对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用复合无纺布生产线、海水淡化浓海水排海情况、浓海水资源提取技术、海水淡化预处理用平板陶瓷膜的研发情况等有了充分的了解,为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调研情况,团队很快就确定了研究方向,决定针对海水淡化关键材料膜性能不稳定、亟需提升的问题,研发高性能分离膜材料;针对海水淡化关键装备技术壁垒较高、依赖进口的问题,开发高压泵及能量回收装置;针对海水淡化工艺集成技术欠缺、成本较高的问题,开展低能耗海水淡化集成技术研究;针对海水资源提取,战略性资源难提取的问题,开展新型树脂制备及资源提取技术研究。

探索创新 勇当“科创先锋”

可千万不能小瞧这看似平平无奇的一张‘纸’,它具有强大的‘膜法’,可以从海水中汲取人类所需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它有3层结构,以压力驱动的海水淡化膜正是凭借其最下部的无纺布层提供的支撑力才得以在高压环境下持续工作,其中间部分的聚合物多孔支撑层为最上层,起到关键作用的聚酰胺分离层的生长提供了重要场所。聚酰胺分离层约100-200纳米,它的表面可不是光滑的而是有着纵横交错的‘脊谷’结构,为水通量和脱盐率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是常娜在介绍海水淡化关键技术需要的“膜”,是低能耗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关键制备技术的关键。海水淡化高抗污染超滤膜及低能耗反渗透膜研发是常娜目前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部分,为了这一技术的研发,她常常工作到忘了时间。



常娜教授团队研发的低能耗高通量反渗透膜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浙江、山东、福建等多省份30多个的工业废水处理工程项目之中;研发的高脱盐率海水淡化反渗透产品已在山东某海水淡化工程开展了8个月的中试实验。通过将上述研发成果推广应用在更多的工程项目之中,对打破进口膜产品的垄断地位,维护国家水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

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常娜教授团队日复一日的努力也是江南(中国)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真实写照,在他们的坚持下,科学的种子也在向着更广阔的祖国大地播撒出去。对于未来的研究规划,常娜教授表示:要继续秉承“基础研究可应用,技术开发可推广”的原则,一如既往地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让“天工创造”、“天工制造”扎根中国大地,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